服务热线:027-87392606 027-87392605

当前位置: 首页 > 鄂美服务 > 疾病防治 > 正文
流行高热病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鄂美猪种改良公司 发表日期:2010/7/28

    近期在国内部分地区的一些散养户及集约化猪场出现了新的一轮高热病流行,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提高大家对此病的认识与理解,下面对此病进行特征详述。  

     一、高热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1、发病特点与临床症状:
    多开始于生长育成猪,发病时体温升至39.5℃~41.5℃,甚至高于42℃,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多半经过一周左右,开始迅速传至大部分猪群,中大猪急性死亡。病猪皮肤发红,耳后耳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呼吸困难,喜俯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有的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有的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个别猪有腹泻现象,粪便呈黄色,尿量少、混浊,颜色加深。病猪迅速消瘦,病程稍长的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有的则全身黄染。使用退热药物后,症状有所缓解,易造成错觉而停药,但停药后往往复发。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有的猪场甚至达50%以上。部分母猪在妊娠中后期出现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
    2、 剖检变化:
    心包与胸腔积液,严重病例腹腔也出现积液,这种液体遇到空气后随即凝固成胶胨状,呈黄色。心肌斑点状出血,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肿胀、硬变,橡皮状肺,花斑样(大理石样)病变(斑驳状到褐色),部分病猪肺部严重出血,大叶性或出血性肺炎,有的病猪肺水肿,间质水肿更明显。全身性淋巴结肿大,有出血现象。胸膜或腹膜有纤维素性渗出,使肺与胸腔粘连。部分猪出现肾脏、膀胱、喉头出血。还出现肾脏肿大、有白色坏死灶,大部分猪出现脾脏肿大,边缘有出血点。肝肿大黄染有时有白色坏死灶,胆囊肿大或萎缩,胆汁黄染。部分猪在肠壁中有灰白色坏死灶。
    3、 主要病原:
    多呈现混合感染,主要有高致病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附红细胞体病及呼吸道细菌感染,包括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等。单纯蓝耳病病毒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是多病原的积累。
    4、 主要诱发因素:
    天气突变、闷热潮湿、通风不良、密度过大、饮水不足与饮水水质受污染、饲料营养不合理及饲料霉变、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猪群过多的应激(比如转群、混群、引入新的猪群)、长期的亚健康状况得不到有效观察与处理等。
    二、防控措施:
    1、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具体如下:减少人员进出;对进出的车辆严格消毒,尤其是猪车及拉猪人员的消毒落实,由各场第一负责人亲自落实检查该项工作;对场区内加强环境及卫生管理,切实落实消毒措施,把好各个关口,防止病从外入。
    2、加强对猪群的基础性免疫,提高猪只的抵抗能力,包括对商品猪的猪瘟、伪狂犬、喘气病免疫等。切忌生物制品的滥用和采取有可能造成疾病传播的方法。
    3、密切关注种猪群及商品猪群出现的亚临床症状,及时有效地添加保健药物给予纠正。其主要表现为:种猪群以眼睑肿胀、眼圈发青、眼角有红色泪斑、耳朵内外及背部有红色出血点、被毛粗乱、皮肤苍白发黄、粪便干结带红色等症状,哺乳仔猪及保育前期仔猪以眼睑肿胀、眼圈发青、眼角有红色泪斑、皮肤苍白或黄染、被毛粗乱长势不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发青、拉黄色或暗红色稀粪等症状为主;生长育肥猪以眼睑肿胀、眼圈肛周皮肤发青、眼分泌物较多、咳嗽等症状为主。所有的猪群在此阶段不出现发热、精神差和食欲下降等现象,容易被忽视。
    4、改善舍内小环境:控制温度与湿度,注意通风,注意舍内卫生与环境消毒,使用优质高效的消毒药物(主要碘制剂、复合醛类轮换使用),加强灭蚊蝇与灭鼠。
    5、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质量以及成品料的新鲜度,在目前温度与湿度下饲料加工后必须在两天内使用完,在饲喂过程中经常检查料槽,防止霉变。
    6、对于饮水安全存在问题的场,定期检查水质,可考虑在水中添加次氯酸钙以净化水质。定期检查饮水设备与设施(包括饮水器),防止断水,主水管防止暴晒,影响猪群饮水。冲洗栏圈也尽可能地使用干净水源。
    7、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尽量降低猪舍温度,营造一个凉爽、洁净、安静的小气候环境。舍内门窗应量全部打开,育成舍加大猪舍通风量和用凉水喷雾等降温措施,通过空气对流促进蒸发和散热;在生长和育成猪舍的露天运动场上搭建凉棚。气温较高时用冷水冲洗猪体或安装喷雾装置,每天喷洒4-6次;有条件的采用遮阳网等设备;应降低饲养密度,每头生长猪应有0.8平方米以上的生活空间,育成舍最好为1.2 平方米,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降温可有效地控制猪无名高热病和呼吸道疾病。狠抓饲养工作,有自由采食槽的栏舍可分多批次加料,没有自由采食槽的栏舍更应增加饲喂次数,必要时采用夜间补料,确保饲料的新鲜与营养的充足。从分娩、保育到生长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次数,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后再转入新的猪群。
    8、为配合上述技术措施,各管理人员应尽可能地提前计划猪只出售与周转计划,在目前猪价回升的时候,工作的计划性尤其重要,有计划地实施猪群周转与栏圈使用,尽可能保证效益与疾病控制的有机结合。
    9、认真做好猪群保健计划,控制好能够通过药物控制的疾病,例如附红细胞体病(首选药物盐酸多西环素及其制剂)、副猪嗜血杆菌病(可选药物: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支原净、替米考星)、链球菌病(可选药物:头孢噻呋),在易感猪群妊娠母猪、种公猪、保育前后期、转群猪群等敏感猪群中添加抗应激药物:维生素C+维生素E或者应激粉。必要时配合中草药进行预防,例如:大败毒散、银翘散、圆蓝舒(黄芪多糖与仙人掌素混合物)。
    10、一旦发现疑似高热病病例,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治疗上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禁用如下药物:安乃近、安基比林、磺胺类药物(混合感染有弓形体病时除外)、氯霉素、劣质的氟苯尼考,以免加重对血液细胞的破坏,造成病情的恶化。退热药物可采用阿斯匹林、双氯酚酸钠。较为有效的控制思路是:上述中草药+氧氟沙星+头孢+阿斯匹林。个体治疗宜采用有效而且精制长效的药品(例如进口长效头孢:速可生、速解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