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发生时,临床症状明显与否,往往与猪群机体的免疫状况、病毒毒力强弱、猪场管理水平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本病随风传播迅速,空气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饲养管理不完善、防疫消毒制度不健全、猪群密度过大,为本病的爆发提供了条件。临床上将本病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床型。 急性型:母猪发烧,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嗜睡,咳嗽,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间情期延长或不孕。怀孕母猪发生流产(多为怀孕后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有的出现产后无乳。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迫促,或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产后一周内仔猪的死亡率明显上升。有的病猪在耳、腹侧及外阴部皮肤呈现一过性青紫色或蓝色斑块。仔猪表现体温升高(39.5—41度),呼吸困难,有的呈现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腹泻,明显消瘦,死亡率高,可达80%以上。 慢性型:大多数患慢性型PRRS的母猪,其繁殖性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每窝活仔猪数会减少,同时受胎率会长期下降10—15%。育肥猪对本病易感性较差,临床仅出现轻度厌食和呼吸道症状。公猪的发病率较低,感染后一般体温不升高,精液质量下降。 亚临床型:大多数被感染的育成猪呈现亚临床症状,这类病猪不表现症状但排毒。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疫苗,弱毒疫苗相对效果较好,但应慎重使用。灭活苗效果不确定。爆发该病的场,可考虑使用自家弱毒苗。据很多场家经验显示自家疫苗相对安全且效果较佳。 必须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减少该病的危害: 1、猪舍之间进行隔离。产仔舍和保育舍应在上风向。 2、认真执行全进全出制度,进行严格的空舍消毒工作,消毒空舍最低需14天。 3、严格执行全场健康控制规章制度。 4、注意仔猪的饲养管理,加强环境卫生控制。 5、母猪怀孕70天以前流产,可尽早配种;怀孕70天后流产,间隔21天以上再配种。 |